一、引言
慢性咳嗽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定义为咳嗽持续时间超过八周。该症状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亦可能暗示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止咳、抗炎、抗过敏等治疗策略,但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效果不尽如人意,并可能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
二、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咳嗽并非单纯由肺部功能紊乱引起,而是与人体整体生理机能的失衡紧密相关。肺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主掌气机、调节呼吸、外应皮肤毛发、鼻窍开合等生理功能。当外邪如风寒、风热、燥邪等侵袭人体,或内伤如脾脏虚弱导致痰湿内生、肝脏火旺侵犯肺脏等病理状态出现时,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将遭受干扰,导致咳嗽症状的产生。此外,情绪失衡、饮食失调等因素亦可能对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进而诱发慢性咳嗽。
三、中医缓解慢性咳嗽的方法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原则,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将慢性咳嗽细分为多种证型,包括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等,并针对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针对风寒袭肺证,常采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而针对肺阴亏耗证,则选用沙参麦冬汤加减,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除传统中药方剂外,中成药亦常用于缓解慢性咳嗽。川贝枇杷膏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之效,适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养阴清肺丸则可养阴润燥、清肺利咽,对肺阴亏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以实现止咳目的。常用穴位包括肺俞、膻中、尺泽、太渊等。肺俞穴作为肺的背俞穴,刺激之可调节肺气;膻中穴为气会,具有宽胸理气之功;尺泽穴作为肺经的合穴,能清泻肺热;太渊穴作为肺经的原穴,能补肺益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会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此外,艾灸、拔罐等方法亦可配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在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艾灸,可温通经络、散寒止咳。
推拿按摩作为中医缓解慢性咳嗽的有效手段之一,常用手法包括按揉、推擦、捏拿等。例如,按揉膻中穴、中府穴、云门穴等穴位,可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推擦肺经、膀胱经等经络,有助于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患者亦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以缓解咳嗽症状。如用拇指按揉迎香穴,每次1~2分钟,每日数次,可通鼻窍、散风邪,对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咳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某些食物具有止咳化痰、润肺生津之效,可作为慢性咳嗽辅助治疗手段。例如,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可将梨去核后加入冰糖、川贝等炖煮食用,以缓解咳嗽症状;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与粳米煮粥食用,对肺阴亏虚的慢性咳嗽患者较为适宜。在饮食方面,慢性咳嗽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同时,应戒烟戒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四、结语
中医学在缓解慢性咳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多样化的治疗策略。通过运用中药疗法、针灸术、推拿按摩技术、食疗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实现止咳效果。然而,针对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需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
任学高 盐边县国胜中心卫生院